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對快感上癮,成年人最大的毒藥發表時間:2019-11-01 11:34 最近,因為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,中國作家殘雪火了。 她被視作最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,拿獎可能性一度進入全球前三。 讓人驚訝的是,殘雪只是上過小學而已。 但她的作品,卻是哈佛、康奈爾、哥倫比亞等知名大學的教材;開始寫作時,她還只是一個裁縫而已。 但在美國和日本文學界,都對她的評價特別的高,還有專門研究她的機構研究。 我相信,這不只是老天爺賞飯,也不是她太有天賦了。 就算把她的經歷、天賦嫁接給我們任意一個人,恐怕也很難再出第二個殘雪。 別的不說,就單單說說她每天嚴格的時間把控,就沒有幾個人能做到: 7點準時起床;9點開始閱讀和寫作,一個半小時;14點開始閱讀和寫作,一個半小時;晚餐后,小說創作時間,一個小時。 也許,一天、兩天還行,但要雷打不動堅持30年、10950天那就太難了。 而且,在前10年里,最常遭遇的不是被雜志社拒絕,就是被出版社拒絕。 很多時候,不是因為堅持太難做,而是嘗不到甜頭的痛苦太煎熬。 我們每個人,都喜歡低投入快回報,都想一付出就立馬嘗到甜頭。 所以,我們幾乎99%的人,都沒法做到殘雪這樣,去做一件高投入高回報的事情。 別說這樣磨上30年了,恐怕在沒有看到任何好處的前提下,就連堅持3年都不愿意去等。 等待,這個時代的稀缺品為什么,我們越來越不愿意等?因為,整個時代都不需要我們耗費時間去等。不管什么欲望,只要你想要,就能立馬滿足。想吃一頓大餐,不用等過年,只需一份外賣30分鐘就到;想念一個人,不用等一封信,只需一個視頻通話就能見到;想解惑一個難題,不用翻看許多書籍,只要一個瀏覽器就輕松搞定……就像在《圓桌派》里,梁文道說的那樣:過去,我們換一身新衣服,需要去裁縫鋪量各種尺寸、挑選各種樣式、布料,然后再去剪裁、縫制……換一件衣服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,其中往往要耗費十天半個月。而現在,換一身衣服那都是分分鐘的事情,你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,就能夠買到喜歡的衣服。“我們沒有任何延時的機會,我們獲取滿足感的時間不斷被壓縮?!?/span>在整個市場上,大批的商家正爭分奪秒給你快感,不斷給你立馬就嘗到的甜頭。在這種唾手可得的快感中,我們能獲取前所未有的快感:一個個高潮不斷的視頻、一個個刺激驚險的游戲、一個個免息分期的好物……但越是這種唾手可得的快樂,我們就該越發警惕。因為,對待它的態度,正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大原因。你在網上隨手一搜,就能看到大把悲劇的故事,因為追求唾手可得的甜頭,最后卻蹉跎時光,浪費機遇。因為網游,工作三年依舊只能混基層;因為網絡小說,考試掛科找不到好工作;因為各種買買買,負債累累過度透支了未來;……道理很簡單,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,背后的代價就越大。有的福,得來慢慢享在紀錄片《富哥哥窮弟弟》中,講了這樣一對兄弟:兄弟兩人只相差一歲,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,被同樣的父母教大。但長大后的兩個人,人生境遇卻是截然相反。哥哥伊凡,一個身價千萬的名流政客;弟弟大衛,一個靠打零工討生活的流浪漢;差不多的年齡、智商、成長環境,兩人怎么就差別這么大?其實,原因很簡單,就是弟弟比哥哥會“享?!?。小時候,哥哥幫人遛狗、送報紙、修剪草坪賺錢;弟弟根本不動彈,就只想過著飯來張口、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。21歲時,哥哥靠做小生意,分享致富經賺得人生第一個100萬英鎊;弟弟連大學都不上,要么就是搞破壞找樂子,要么就是四處旅行、抽煙吸毒。等到49歲,哥哥成為身家千萬的企業家,住著豪宅,混著上流社會;弟弟卻四處打零工,什么活都做不精,完全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。因為太會“享?!?,哪怕哥哥一直想著激勵弟弟努力上進,弟弟依舊吊兒郎當,怎么舒服怎么來。見到哥哥的第一句話就是,一個勁質問他,“為什么不給我買游艇?”說白了,弟弟完全就是一個只顧眼前快樂的人,小時候如此,長大后亦是如此。而哥哥呢,是直接跳過眼前的快樂,把眼光投向更遠的未來。唾手可得的快樂,可怕的地方不是讓人在快樂中荒廢時光,而是會讓人迷失在這快樂中。最后,就變成一個被本能驅動的人。就像一只為了追趕眼前胡蘿卜的驢子,根本不去琢磨這胡蘿卜能不能吃到,就只是被胡蘿卜刺激著往前走。當初有多快樂,日后就會有多痛苦看到這里,我猜肯定會有人反駁我說,人生的意義不是為了多么卓越,只要過得快樂也很好。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。但那些唾手可得的快感,根本不是快樂,往往在它們背后潛藏著更大的痛苦。在我身邊,就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:表哥原本是一個名校高材生,有著無比燦爛的未來。但在大一那年,因為母親的離世,給他造成了不小的打擊,從此就迷戀上了各種手游。游戲中的打打殺殺,能讓他變得興奮起來。一開始,只是玩上一個小時就能開心一整天。后來,就逐步發展成了得逃課玩一整天才行。正因為如此,他掛了好幾門課程、留了級。學業壓力增大、留級后的尊嚴打擊,讓他對游戲的需求變得更大,一星期總有那么一兩天是在通宵打游戲。越是用游戲來緩解壓力,學業壓力就變得越大,就越需要更大劑量的游戲才行。這完全就是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。最后的結局,就是表哥掛科太多,上了5年學卻只拿到了一張大學肄業證。去找工作的時候,也只能被認定為高中學歷,工作之余還得努力補考拿畢業證。原本只想用游戲給自己一點甜,幫自己熬過最黑暗的時光,哪里想到這點甜卻帶來了更多的苦。在這個即時滿足時代,我們得時刻保持清醒。因為即時滿足給人短暫的滿足后,同時也會帶來其他有害的附加產物。一個靠吸煙獲得滿足的人,日后很可能會被肺病折磨;一個靠熬夜打發內心恐慌的人,日后很可能會為稀疏的頭發難過;一個靠買買買來取悅自己的人,日后很可能會為錢而焦慮;短暫的快樂太好滿足,也太容易讓人陷入一個不斷加量的惡性循環。等到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,我們又該拿什么來拯救自己?提高生活容錯率,降低未來的風險為什么我勸你別對短期快樂上癮,其中最大一個原因,就是為了提高自己人生的容錯率。所謂的容錯率,就是指一個體系能夠允許多大錯誤的出現。容錯率越高,錯誤的影響越??;容錯率越低,錯誤的影響也就越大。知乎,有一個熱門話題“90后的你,負債多少?”在評論區,我看到了6000多種崩潰:“我現在是痛苦萬分,吃不下睡不著,沒辦法好好工作,不知道這筆錢該如何是好?!?/span>“昨天坐在路邊哭了,路邊一只狗都比我快樂,真的撐不住了?!?/span>“現在發了工資大半都還錢了,真是覺得生無可戀,事實上過得挺苦的,常常捉襟見肘?!?/span>……寫下這些話的年輕人,大多都初入社會,就因為沒抵住短期快樂的誘惑。他們中的很多人,要么一頭扎進充滿物欲的花花世界、要么陷入賭博帶來賺快錢的刺激……曾經,原本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,如今只剩下不斷賺錢還債的壓力。這讓我想起了一段話:“富人最大的優勢,就是生活容錯率高,不管做錯了什么都能夠及時彌補。不像普通的生活容錯率太低,稍有差錯下個月的房租房貸就不知道從哪里出?!?/span>作為大多數的普通人,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活容錯率。如果原本基礎就差,還要沉迷于對短暫快感的追求,那么這完全就是在人為地作死。當我們將目光從眼前的蠅營狗茍挪開,投向更遠的未來時,明天才會比今天要更好過一些。這也才能提高生活容錯率,不會因為任何風吹草動,任何一次不完美的出現,就讓自己輕而易舉陷入崩潰、無措之中。我十分認同作家斯科特·派克的觀點:推遲滿足感,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,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;首先,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;然后,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。身處這樣一個即時滿足時代,我們周邊充斥著各種快感。如果,我們只貪圖眼前的安逸,過早透支微小的快樂和滿足,那我們永遠只能做一些多平快的事情。人生的寬度、高度、廣度,都取決于我們做了多少高投入高回報的事情。我們很多人的人生問題,就是不懂得延后滿足,只是急于享受眼前的安逸。身處這個即時滿足的年代里,我們比任何一代人都得需要延后滿足的能力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不被身邊林林總總所誘惑,不會只為一時的快感而讓生活一團糟。畢竟,生活可以用快感來調劑,但它永遠不能成為快樂,值得我們去追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