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
南寧心理咨詢_3種疑病癥 | 走出無病找病的心理怪圈

發表時間:2022-12-03 16:11作者:南寧心理咨詢中心來源:南寧心理咨詢中心

現在的人們對健康很關注,報刊、電視、網絡都在講健康,看的多、知道的多了,難免有人“對號入座”,懷疑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。


有些人甚至多次掛專家門診、反復化驗檢查,雖然各項指標都正常,他們卻很不滿意,堅信自己有病。實際上,這些人是被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所困擾。


疑病癥,是一種以疑病癥狀為主要臨床特征的軀體形式障礙。患者由于預期擔心或相信自己患嚴重軀體疾病而痛苦、焦慮并到處尋求幫助,如屢次盲目就醫等。他們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:


圖片


01

敏感固執

糾纏于身體細微癥狀


典型病例:


小李,男,35歲,獨生子女,生活平順,做事認真,比較愛計較。


兩年前他曾感冒、發燒過一次,近一年來也沒有什么明確原因,總是覺得身體有問題,說不出的難受,但單位體檢、各種醫學檢查都很正常。


小李不相信檢查結果,多次往大醫院里跑,還是沒有查出什么毛病。他為看病請了不少假、花了不少錢,專家、家人都勸他放心,但他就是不相信自己沒病。


糾纏于身體的細微癥狀,總覺得哪兒都不舒服,有可能得大病,這種對健康的過度憂慮,讓小李感到痛苦卻無法解脫。這是疑病性神經癥的表現,可能與人的性格有關。


一般來講,疑病癥患者人格特征更傾向于敏感、多疑、主觀、固執、謹小慎微,對身體過分關注,要求十全十美。


疑病癥患者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,在正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身體功能的任何微小變動如心跳、腹脹等,都會使他們特別關注,不自覺地加以夸大或曲解,成為患有嚴重疾病的證據。


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集中于自身的健康問題,學習、工作、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常受到明顯影響。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強迫人格,女性則與癔癥性格有關。



02

老年病人

過度關注已有的疾病


典型病例:


陳阿姨,女,56歲,退休老師,一年前因腹部不適被診斷為膽囊炎住院,經治療后病情緩解出院。


自此以后,陳阿姨總認為自己的病沒有治好,經常感到頭皮發麻,肝臟、胃腸道都有病。


因為醫生曾經說過,膽囊炎也會影響到肝、胃功能。她照鏡子時臉色略有不好,就認為病重了,更加焦慮不安,反復就醫、檢查,均無讓她滿意的答案。


人進入老年期,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,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,甚至患有軀體疾病。


同時,老年人可能面臨的婚姻改變、朋友交往減少、孤獨等,也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,導致老人更加關注健康與疾病問題。而反復就醫、過度檢查、醫源性暗示等,也會加重老人的疑慮。


過度關注健康與軀體疾病,是老年人疑病癥多發的軟肋。隨著“空巢”家庭的增加,疑病癥患病率近年來亦呈上升趨勢。


不過,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注意,以往多在老年人中出現的疑病癥,已悄悄蔓延到年輕人中,這與壓力大、情緒焦慮、生活不規律等有關。



03

對號入座

信息接受太多“逼”出病


典型病例:


在大學任教的張老師,性格內向,不愛和人打交道,整天就是看書、上網。


前不久,無意中一稱體重,原本就消瘦的他比原先又瘦了幾斤。他聯想到自己有好幾天吃不下東西,懷疑胃有毛病。后來覺得呼吸困難,又懷疑是不是得了肺癌。到醫院做了癌癥篩查、胃鏡等檢查,都沒有發現問題。


他不死心,到書店買了好幾本醫學類書籍,越看越覺得書上寫的癥狀和自己的差不多,再看網上的健康信息,也感覺能“對號入座”,為此他憂心忡忡。


隨著互聯網、報紙、雜志等健康信息越來越普及,難免有的人會自我對癥。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,身體出現一種癥狀,便對照醫學書籍或科普文章進行比較分析。


由于對醫學的一知半解,他們通常是越比越像,表現出高度的敏感、關切和緊張,周而復始地為莫須有的癥狀焦慮不安,由此而產生恐懼、悲觀情緒,給家庭生活帶來陰影,“疑病”就這樣給“逼”出來了。


圖片


04

心理脆弱

對未來感到不安恐懼死亡


有資料表明,在心理咨詢、心理治療的患者中,疑病癥患者占近20%。


這類患者到處求醫問藥,總想解決軀體疾病問題,結果卻于事無補。其實,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到精神衛生機構。專業治療的前提是確保病人是“疑病”,排除器質性病變,以免誤診。


心理治療是治療疑病癥的基本方法


疑病癥產生的原因與患者對未來感到不安、恐懼死亡、總想使自己擺脫痛苦或得到補償等心理活動有關,也與其夸大、災難化等認知偏差有關。


心理治療過程中,會盡量少與病人討論具體的疾病或癥狀,而是主要一起探討他們存在的沖突、困惑或被壓抑著的痛苦,發揮患者解決問題的潛能,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愿面對的心理根源,并合理給予疏解。



05

延伸閱讀

自我暗示、應對疑病


雖然醫院的各項檢查證明疑病癥患者沒有患某種疾病,但不能忽略其信而不疑、遭受困惑的那種真實感受。


擺脫疑病困擾,除了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外,疑病癥患者應進行自我心理調整,建立良好的應對策略:


1、培養正確的疾病與生命觀,把精力、精神集中到與“病”無關的事上,漸漸打斷固有思考習慣的干擾,使心理得到調整。


2、要相信世上沒有萬事通,每個人學有所長、業有所攻,疾病問題還是要聽醫生的。要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、解釋、勸告和結論,相信現代醫學有很好的醫療設備可用于軀體疾病的診斷與鑒別。


3、要學會思考,問一問為什么在健康與疾病問題上自己總與別人的觀點不一致,并搞得自己焦頭爛額。過分焦慮、嚴重的疑病傾向,就是一種心理病。


4、有疑病傾向或疑病癥患者,最好少看點有關醫學方面的書以減少“對號入座”。同時,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,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于醫生。


5、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。


自我暗示語可以是:“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,這已被所有檢查過的和化驗過的結果所證實,醫生也都說自己是沒有任何疾病的,現在自己應該堅信這點了。過去自己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、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,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緣故。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,這不是病,是一種正常人的‘不正常’現象,會很快過去的。我今后不去想它了,不舒適的感覺就會消失了。

現在我已經感覺到舒適多了,也不再為此而煩惱了,現在我對自己的健康充滿信心。”


使用暗示語一定要毫不猶豫、直截了當,內化自己“不必懷疑”的觀念。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數日一次,效果較佳。


圖片


寫在最后


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,愛的元素越來越被忽視

生病對有些人來說,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關愛,如果得到關愛,愛的需要得到滿足,疑病就好了。

不幸的是,一個人生病了,家人不是呵護他,而是把他交給醫生。醫生也不呵護他,只是給他吃藥、打針、開刀。這種去人格化的處理方式有時候不但治不好病,反而使病情變得更嚴重。

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
-END-


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| 久久精品视频99精品视频150|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|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| 国产精品bbwbbwbbw|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|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|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|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|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|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|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|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|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|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|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|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|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|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|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|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| 伊人 久久 精品|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|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|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|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|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|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|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|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|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|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|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|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|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|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|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|